执念 美学 灵韵

2019-05-23 07:19:37

之于张建中绘画艺术:执念 美学 灵韵

                      素手禅心

骤然的降温,这个温暖的冬天才有点冬天的样子。朋友说,跟美院的朋友在一起,有事谈,来吧。

正写下一个阴郁的段落,就带着那种暗沉沉但不是伤感的情绪去了他们所在的咖啡店。

说了些写作的事,画画的事。说了些艺术的事。似乎谈得最多的是赚钱的事。他们俩人一直在抽烟,头脑和思想便在那烟雾之中。坐到深夜,咖啡店下班了。服务生来催促了两遍,却似乎催出了更浓的谈兴。

之前与他有过粗浅一面之缘。是一位画家介绍,彼此伸出手来握了握。那时知道他是个画画的老师。我并未见过他的画,却听得他的名。

这次,朋友郑重介绍,画家伸手夸张地一握,问哪里见过?

深夜的街头,三个人站在风里哆嗦不止地说话。冻得话说不完整。他腕间带了一块玉佩,伸过来给我看,若不是过于寒冷,几个人还会站着说下去。似乎也才从那段暗沉沉的情绪里跃出来。

深夜街头哆嗦不止的寒风,冷气流,腕间佛的笑脸,玉的温度,还有别时却浓的谈兴,就这样与一位大师相识了。

写下那段话,只是礼节性的恭维、一种问候或与一次相遇的告别,却不知要与某种力量相遇。按照本雅明的观点:摄影之所以会少了些人性的感觉,是因为照相机不会把人的眼神回馈给别人。人和人的眼神相遇,一定会有某种回馈,人在观看物体时,也会把眼神的一部分留在物体上。后来看到那些画,他从事的艺术,从那些画里,我体悟到的不仅仅是人与一幅幅画作、与寻常艺术相遇时眼神或情感的交流与回馈,而是,那些画让我重新把一个几乎快要迷失掉了的词放在唇边、脑海。

敬畏。

这样来写一篇关于绘画与艺术的事有点怪异。

——透过艺术对艺术家的敬畏。对艺术本身的敬畏。对书画的艺术赏鉴我并不专业,然而,这个词一下就如暗涌——是与我自身的写作及精神寻探这些事一下关联起来——如画家所说,“动了情,用了心,”若非长期沉潜于孤念、苦专于心志并且不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一幅艺术作品是不会带给人这样的力量的。说准确点,是对我自身的关照与悟省。并不是所有所谓的艺术、所谓的艺术家会将这个词置于某种高度。事实上,在完全沉浸于每日打字的过程中,这个词、这件事、这种力量不再被我放置在意念中了。就在看到那些话、那些绘画作品的时候,这个词、这件事、这种力量才重复掠过我的意念——我的阅读与写作、我擅长或不擅长的物事、甚至一些日常琐碎。

画家描摹、创作的故人或反应古代风土人情的作品,我所欣赏和体悟到的更多是对娴熟的技艺、色彩及绘画语言的运用,多是一些艺术元素或符号渲染表达出某种情调和意境,而要真正领悟画家的艺术创新、技艺及精神更深更远层次的追求和某种内省力量,则是那些陇东系列人物和甘南草原人物画作。我觉得那是一些更为真实更为动人的情感意象,那些作品更能完整准确体现画家鲜明、纯美的艺术创新及追求,代表了画家的艺术水准在一个时期的高度。正如画家所说,“作画是画人之情,若想笔下有情,必先胸中有人。”那些作品反应的,恰是画家曾经朝夕相处过的人们,或是有意去亲身体验过(甘南草原)的地方,因为胸中有情,胸中有情,那些作品在与我们的眼神交流和回馈时才更能体验到更真切的情感,也才让我们更能体味到气韵,甚至是灵韵。这些作品,很好地体现出画家“轻淡婉约、质朴秀雅和充满情趣的个人风格”。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我在文学作品中追寻一种灵韵,也想在绘画作品中追寻到它,灵韵是人性之光。闪耀人性之光的艺术作品才会更加动人,更有艺术的力量。而注重灵韵的作品更能反应艺术家的一种内在素养和精神及灵魂的高度。

正如与一个人的相遇,有些人见了也就忘了,有些人会在你脑海中留下些许记忆,而有些人,注定会让你日益懒惰、麻木的情感灵醒,会让你的心惊动,好的艺术作品正如那适合惊醒我们内心之人。

 “动心才能动笔。我的日常时间多用于读书观察写生,少用于创作,我的西部人物创作,都是在动情动心的体验中被情逼出来的。一旦钟情于心,我便坐卧不安、饮食无味,非画不可,”一幅山水,一帧小影,我们的目光与相遇,我们的情感或精神与它们交流并有所回馈,是一种精神及情感的触动,艺术作品是一种被领悟被传神被施以情感之后的生命状态,那些僧侣、小孩、妇人以及山水画中的“气势”、“意境”、“气象”也好,“意趣”、“神气”也罢,我更愿意以“灵韵”这个词来感知、交流和“回馈”。

不知哪位艺术家说的话:艺术是心灵最干净时得来的,我们的心受污染太多。海德格尔指出,人跟世界的关系像蜗牛与它的壳,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世界是人的状态。我想套用这层意思:在这个既堕落又进步(米兰·昆德拉语)的时代,能够沉潜到底为纯粹的艺术而快乐而忧虑之人,艺术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艺术反应的是他的状态——他的精神、内心甚至灵魂的状态。

一种精神追求的相似执念、一种灵魂坚守的快乐与孤独,一种戚戚焉的触动。本雅明指的是一种美学,而不是神学,是相信物我之间能够相通的人性基础。而我通过那些物(画)则观照到自身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写作,写作的艺术。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艺术,对人生,对慵常之碎。纳博科夫说,好的小说是神话。好的绘画作品,更是神话——怀有神话之心,动心,用情,执念,坚守,是远方。

学画诫己。

 

朋友和这位画家说,尝试写点书画评论的文章,算是交给他们的作业;也算是为了抗拒朋友赐我的那个“犟”字。